我國紡織機械今上半年創造歷史最好水平
據中國紡織機械器材工業協會最新統計,目前我國生產紡織機械產品、配套件和器材以及儀器、儀表、電器的制造商約1800余家,產品品種覆蓋整個紡織工業。根據中國紡織機械器材工業協會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紡織機械行業在生產、銷售、出口和經濟效益等方面都創造了歷史最好水平,各項經濟指標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全面刷新了歷史紀錄。2003年上半年紡織機械產品出口同樣創造歷史最高紀錄。出口額達2.51億美元,同比增長67.31%。
從目前我國紡織機械行業來看,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企業技術改造成效明顯,制造水平大幅提高。
近幾年,紡機行業的企業普遍進行了生產設施的技術改造,加工設備精良,機電一體化程度高,為保證生產高精尖紡織機械產品創造了條件。我國紡織機械產品近年來生產銷售不斷增長,主要原因是得益于企業的技術改造。目前,紡織機械行業加工設備精加工工藝先進,行業發展潛力很大。
二、紡織機械行業區域性發展的特征更加明顯。
近幾年,隨著沿海地區紡織工業的迅速發展,江蘇、浙江以及廣東和福建的紡織業發展很快,許多紡織機械廠和器材廠比較好的進行了改組改制并對企業的組織結構和產品結構進行改造和調整。依靠當地強勢行業的發展和帶動,使這些地區的紡織機械和紡織器材生產企業得到了很快發展。
從2002年紡織機械行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的情況看,江蘇、浙江兩個省的紡織機械產品的銷售額名列前兩位,兩省銷售額占全部銷售收入的51%,而福建省的紡織機械產品銷售增長幅度最快,在今后幾年中這種地區集中化將更為明顯。紡織機械行業生產地域集中化有利于提高生產集中度,對行業的發展是有利的。
三、民營企業、三資企業發展快。
近幾年紡織工業發展較快,正是由于紡織工業成為強勢行業,客觀上對紡織機械產品的需求就更高,由于強勢行業的帶動,紡織機械行業也得到發展。特別是三資企業和私營企業發展很快。
在紡織機械行業的生產企業中,其50%的資產集中在民營集體企業,國有企業只占21%。外商獨資企業和私營企業各占10%,而且發展速度很快。
2002年發展最快的為三資企業,其中中外合作企業資產增長31.88 %,外商獨資企業增長10.38 %,中外合資企業增長9,03%。私營企業資產增長31.79%。
四、技術創新是發展方向。
從我國紡織機械整體市場看,與發達國家的紡織機械產品相比,我們的產品技術含量相對較低。與國際上紡織機械的新品種發展快,特別是在機電一體化方面的自動化、連續化、高速化、智能化方面的發展還有很大差距,在新材料、新工藝、新的制造技術方面也有差距。主要原因是我們紡織機械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不足,主要產品技術依賴國外,缺少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技術,產品更新周期長,不能適應市場需求,和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近幾年,紡機行業通過自主創新的成功企業很多。他們的經驗已使更多的企業加強產品創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