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M,突破資產管理瓶頸
隨著管理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企業資產管理的內容和范疇也在不斷豐富和深化。不僅設備是企業的重要資源,企業的生產環境、設備維護工人的勞動技能和勞動熱情也是企業重要的資源。EAM(企業資產管理)是實現企業資產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手段。通過使用EAM系統,除了可以提高設備利用率、獲得高產出以外,還可以在更廣泛的意義上,對企業的產品品質、生產安全性、節約能源、環境保護提供重要的保障。應用EAM系統的目的,就是讓企業資產管理不再成為企業發展的瓶頸。
由于企業資產是一個涉及設備、人員、生產工藝、技術訣竅的綜合概念,所以EAM的應用范圍是很廣泛的。特別對那些設備品種多、價格高、對設備完好率及連續運轉可利用率要求較高的資產密集型企業,更離不開EAM系統的應用。
與ERP系統相比,EAM的管理范疇相對聚焦,涉及部門少(以設備部門為主)、牽涉流程簡單(以設備維修、維護為主)、投資規模小(一般為ERP的1/5~1/10)、實施周期短(為ERP的1/3~1/10)、回報快(一般在一年左右就可以收回投資),是企業資產管理信息化的最佳選擇。
EAM的流程和原理
與其他企業信息化系統不同的是,EAM是以資產、設備臺帳為基礎,以工作單的提交、審批、執行為主線,按照缺陷處理、計劃檢修、預防性維修、預測性維修幾種可能模式,以提高維修效率、降低總體維護成本為目標,將采購管理、庫存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集成在一個數據充分共享的信息系統中。
從圖1所示的流程中可以看出,EAM是個集成系統。雖然可以分為多個模塊,但模塊之間是密切相關的。設備、維修、庫存、采購、分析等一環套一環,有關信息“一處錄入、多處共享”,保證了資產信息的及時性和準確性。
圖1 EAM流程
EAM是個閉環系統,如果單從設備維護的角度看,系統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維修規劃、維修處理、維修分析。
維修規劃,根據設備基礎數據和維修歷史制定設備維修目標和計劃;維修處理完成計劃的執行、收集各類維修歷史數據;維修分析則分析維修歷史數據,把分析結果反饋給維修計劃。通過這一次次的閉環,
使得維修計劃越來越準確可行,從而減少非計劃性的維修和搶修,達到降低維修成本的目的。
EAM的執行,離不開基礎數據準備。EAM是一種管理信息系統,要進行大量的數據處理。因此要求基礎數據的規范化,或者說必須有統一的標準。同時,EAM也要求數據的準確性,這就需要管理制度的配合。
通常,EAM的數據可以分為三類:靜態數據(包括設備和備件的分類信息、屬性信息、技術說明、定額指標、位置信息、供應商信息、工具信息、維修人力資源信息等方面),動態數據(設備運行數據、維修數據、移動數據、備件庫存數據、采購合同數據、維修工作單數據等方面)以及中間數據(各類查詢結果、統計報表、分析結果等數據)。
EAM的管理,遵循的是“統一管理,分部執行”原則—領導指定維修管理目標、規劃、財務預算,通過EAM下達給具體維修執行部門;維修部門反饋執行結果,集成、匯總信息。
作為管理信息系統,EAM不屬于生產過程控制系統,也不完全是一個維修專家系統,它提供信息的價值在于人們能利用這些信息做出正確的決策或作為優化的依據,來指導管理工作。
EAM的經濟效益
EAM能集成設備管理中各個業務層面的信息,滿足先進的生產設備對現代生產組織保障的要求,使企業更好地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競爭。
使用EAM,能讓企業達到以下目標:
◆ 量化TPM、固化TPM流程
◆ 實現資產管理信息化
◆ 更有效地配置生產設備、人員及其他資源
◆ 借助EAM系統的幫助,每位維修管理人員可以管理更多的設備
◆ 改善工人的安全保障,促進規程的執行,減少停產時間
◆ 建立清晰的、動態的設備數據庫,提高設備可利用率及可靠性,控制維護及維修費用,延長設備生命周期
◆ 降低備件庫存及備件成本
◆ 幫助企業更好地貫徹ISO9000,符合行業和政府部門的法規
根據Gartner Group對已經實施過EAM企業的調查,在以下幾個方面企業獲得了經濟效益:
◆ 提高有效工作時間 10-20%
◆ 降低庫存成本 10-25%
◆ 減少設備停機時間 10-20%
◆ 增加設備使用效率 20-30%
◆ 延長設備生命周期 超過10%
◆ 備件庫存準確率 超過95%
還有一點需要強調的是,由于EAM相對較為簡單、投入小、涉及部門和人員少、實施周期短,對已經實施了ERP的企業來說,通過EAM與ERP系統的集成,可以解決ERP中因為缺乏設備管理功能造成的問題,使得企業資產管理不再成為企業發展的瓶頸。
EAM的構成及特點
EAM是一個集成的設備維護系統,EAM基本成分有以下一些功能:
設備資產&技術管理:建立設備信息庫,實現設備前期的選型、采購、安裝測試、轉固;設備轉固后的移裝、封存、啟封、閑置、租賃、轉讓、報廢,設備運行過程中的技術狀態、維護、保養、潤滑情況記錄。
設備文檔管理:設備相關檔案的登錄、整理以及與設備的掛接。
設備缺陷&事故管理:設備缺陷報告、跟蹤、統計,設備緊急事故處理。
預防性維修:以可靠性技術為基礎的定期維修、維護,維修計劃分解,自動生成預防性維修工作單。
維修計劃&排程:根據日程表中設備運行記錄和維修人員工作記錄,編制整體維修、維護任務進度的安排計劃,根據任務的優先級和維修人員工種情況來確定維修工人。
工單的生成&跟蹤:對自動生成的預防性、預測性維修工單和手工錄入的請求工單,進行人員、備件、工具、工作步驟、工作進度等的計劃、審批、執行、檢查、完工報告,跟蹤工單狀態。
備品、備件管理:建立備件臺帳,編制備件計劃,處理備件日常庫存事務(接受、發料、移動、盤點等),根據備件最小庫存量或備件重訂貨點自動生成采購計劃,跟蹤備件與設備的關系。
維修成本核算:憑借工作單上人員時間、所耗物料、工具和服務等信息,匯總維修、維護任務成本,進行實際成本與預算的分析比較。
缺陷分析:建立設備故障代碼體系,記錄每次故障發生的情況以進行故障分析。
統計報表:查詢、統計各類信息,包括設備的三率報表、設備維修成本報表、設備狀態報表、設備履歷報表、備件庫存周轉率、供應商分析報表等。
同時,EAM要考慮的還有系統的擴充性,如安全生產、產品質量、能源利用、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功能。